9月8日傍晚,海瀾之家(600398.SH)公告稱,公司計劃發行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。
作為中國服裝行業的頭部品牌,這家從無錫江陰走出的企業,再次站在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。
此次轉向港股,公司稱是其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。
不過,在資本與消費雙重轉型的當下,海瀾之家是否具備足夠的底氣?
01 從照相館到“男人的衣柜”
海瀾之家的故事,要從創始人周建平說起。
1960年5月,周建平出生在江蘇江陰市新橋鎮的一個農村家庭,家境清貧。
1978年,也就是恢復高考的第二年,很多同齡人選擇走讀書的道路,但周建平自認不是讀書的料,便毅然投身經商。
他開設的照相館恰逢行業空白期,幾乎形成壟斷,短短兩年就賺到了不少錢,也讓他成為了當時罕見的萬元戶。
然而,照相館帶來的成功并未讓他止步。其間,他嘗試過開飯店、茶樓、花店,但效果并不好。
真正的轉折發生在1988年,當時周建平聽到一則消息:新橋老家瀕臨倒閉的第三毛紡廠在找人接盤,開價30萬元。
在那個月均工資只有145元左右的年代,30萬元可不是小數目,因此勸退了不少人。
不過,28歲的周建平認為毛紡織廠很有前景,考慮再三后就掏出做生意攢下的30萬元積蓄把廠盤了下來。
當時廠里只剩下18名工人,但他憑借靈活的經營思路,采取“市場缺什么就生產什么”的策略,工廠很快扭虧為盈。
到1991年,毛紡廠總資產已增至200多萬元。
這一年,周建平在一次去杉杉西服廠訂貨的過程中,發現精紡需求很大,因此決定改變毛紡廠的發展戰略。
當時全國毛紡廠還在大規模做粗紡業務,他卻果斷轉向精紡生產,最終帶領第三毛紡廠躲過了粗紡產能過剩的行業危機。
1994年,廠子銷售額突破億元,也正式升級為三毛集團公司,成為杉杉、雅戈爾等品牌的重要代工廠。
到1997年,三毛集團銷售額已突破10億元,躋身紡織行業前五。
2000年12月,旗下奧德臣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登陸上交所,股票代碼600398,股票簡稱“德臣股份”,后更名為“凱諾科技”。
即使做出了一家上市公司,但周建平并不滿足于靠代工賺辛苦錢,而是決心要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。
2001年,他砸下700萬元邀請港星梁朝偉代言,并將廠牌名“三毛”改成了“圣凱諾”。
當年11月,三毛集團也正式更名為海瀾集團,開始謀求自主品牌的發展。
2002年初赴日考察時,日本服裝品牌“優衣庫”及“飾夢樂”的量販式銷售模式讓周建平深受啟發?;貒?,他就成立了海瀾之家服飾有限公司(現稱“海瀾之家品牌管理有限公司”)。
同年9月,海瀾之家首店落戶南京中山北路,以自選購衣、大眾定價和豐富品類迅速切入市場。
憑借差異化的模式,海瀾之家在競爭激烈的男裝行業中脫穎而出,逐步成為行業領軍者。
02 二代接班
近些年,國內不少家族企業創始人陸續交班給二代,周建平就是其中之一。
周立宸1988年8月出生于江陰,是周建平與妻子趙國榮的獨子。夫妻倆還有一個女兒,生于1983年的周晏齊。
作為少東家,周立宸的成長路徑并未循著典型的富二代模式。
2010年,周立宸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金融專業。畢業后,他并未直接進入家族企業。
為了鍛煉獨立能力,他進了由盛大前CFO李曙君創立的摯信資本,在投資圈低調打磨兩年。
這段經歷不僅讓他熟悉資本市場的邏輯,也為日后掌舵百億級集團奠定了財務與戰略視野。
2012年,周立宸進入海瀾集團總部,開始接手多個關鍵部門,包括廣告部、信息中心、商品中心和電商業務部門。
2014年11月,他已以海瀾集團副總裁身份公開亮相。2015年3月,他順利進入海瀾之家董事會,擔任董事。
2017年2月,年僅28歲的周立宸升任海瀾集團總裁,成為當時中國民企50強中最年輕的總裁。
這一年的4月,周立宸不再僅擔任董事,而是被海瀾之家董事會任命為副董事長。
直到2020年11月,周建平宣布辭去海瀾之家和海瀾集團董事長職務,交棒給獨子。
自此,周立宸正式成為兩家公司的董事長,從六旬老父手中接過重擔。
周立宸的上任恰逢服裝行業競爭加劇,線上渠道崛起、運動戶外潮沖擊男裝市場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2020年,海瀾之家營收從2019年的219.70億元下滑至179.6億元,創下近年低點。
接班后的周立宸迅速推動“新千店計劃”,關停低效加盟店,提升直營比例,加快向地標性商業綜合體和核心商圈布局。
與此同時,他加快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,不僅深耕天貓、京東,還主動擁抱抖音、快手等社交電商平臺,并開展品牌自播。
在周立宸的帶領下,海瀾集團業績保持得還不錯。
據全國工商聯8月底發布的“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”榜單,海瀾集團憑借2024年1458億元的總營收位列第58位。
2021年發布的榜單則顯示,海瀾集團以2020年超1052億元的總營收,位列第67位。
2025年一季度,海瀾之家錄得凈利潤9.35億元,是2020年同期的三倍以上。
與此同時,他通過控股斯搏茲、聯手京東切入折扣生意,進一步拓展多元賽道。
目前,海瀾之家旗下擁有多個自主品牌,包括主品牌“海瀾之家(HLA)”、女裝品牌“OVV”、男裝潮流品牌“黑鯨(HLAJEANS)”、嬰童品牌“英氏(YeeHoO)”等。
可以看到,周立宸正嘗試帶領海瀾之家撕掉“男人的衣柜”標簽,向多品牌、全渠道的零售集團轉型。
但這條轉型之路并非坦途:新品牌培育緩慢,主品牌依然占據營收七成以上,庫存承壓……種種難題依舊考驗管理層耐心。
03 赴港追夢
2006年,海瀾之家簽下國內知名男演員印小天擔任代言人。
之后,穿著短袖的印小天,一邊大跳魔性舞蹈,一邊說著廣告詞“一年逛兩次海瀾之家,每次都有新感覺”,讓品牌家喻戶曉。
不過,這樣的知名度并未讓海瀾之家在資本市場過得順風順水。
2012年,換下印小天的海瀾之家試圖沖擊A股IPO,在深交所上市,但被證監會否了。
當年5月,證監會在一份通知中指出,海瀾之家的控股股東海瀾集團曾是上市公司凱諾科技的控股股東,2009年、2010年,凱諾科技的三家主要供應商與海瀾之家、海瀾集團存在業務或資金往來,且公司未就上述具體事項作出充分、合理解釋。
因此,證監會發審委認為,海瀾之家的獨立性存在缺陷。
此后,海瀾之家再未提交IPO申請,而轉向了借殼上市。
2014年4月,凱諾科技發布變更證券簡稱公告,公司名稱“凱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”變更為“海瀾之家股份有限公司”,股票簡稱隨之變更為“海瀾之家”。
通過資產重組,海瀾之家借殼凱諾科技實現上市,當時市值就超過400億元,成為A股最大的服裝上市公司。
2015年A股熱潮時,海瀾之家的市值更是高達近900億元。
然而,隨著行業環境變化和男裝市場疲軟,公司市值一路震蕩回落。
截至9月10日A股收盤,海瀾之家報6.91元/股,跟昨天的收盤價一模一樣,總市值331.87億元。
半年報顯示,海瀾之家第一大股東為海瀾集團,持股36.77%;第二大股東為周建平長女周晏齊控制的榮基國際(香港)有限公司,持股比例23.06%。
值得注意的是,海瀾集團與榮基國際為一致行動人,公司最終控制方是周建平。
如今,海瀾之家選擇赴港上市,既是對融資渠道的再拓展,也是對品牌國際化戰略的配合。
相比A股的資金密度,港股市場或能給予其更大國際曝光度,但如何說服投資者仍是關鍵。
從財務數據看,海瀾之家近年來的表現并不穩健。
2021-2024年,公司營收分別為201.88億元、185.62億元、215.28億元、209.57億元,波動明顯。
同期凈利潤分別錄得24.91億元、21.55億元、29.52億元、21.59億元,今年上半年更同比下降了3.42%。
與此同時,2021-2024年海瀾之家主營業務毛利率從41.79%增長至46.07%。
盡管不斷增長,但這個數據明顯低于同期雅戈爾(600177.SH) 72%以上的水平,也弱于七匹狼(002029.SZ) 46.77%-52.63%的水平。
也就是說,相比同行,海瀾之家的盈利能力似乎并不占優勢。
此外,海瀾之家還面臨一定的庫存壓力。2025年上半年存貨余額達102.55億元,較去年同期增加7.02億元。
2024年年報則顯示,2024年末,公司存貨周轉天數為330天,較去年增加48天。
拿出上述成績單,海瀾之家能否在港交所過關呢?暫不可知。
04 結語
從創業初期的毛紡廠,到A股服裝龍頭,再到如今謀求港股上市,海瀾之家走過了近四十年的路。
周建平的冒險精神,讓“男人的衣柜”一度占據市場心智;周立宸的多元化探索,則試圖帶領企業擺脫增長天花板。
如今,海瀾之家正站在又一個十字路口:資本市場會否認可其轉型故事?
答案或許取決于三點:能否提升品牌力,解決“品質焦慮”;能否有效改善庫存結構,改善現金流;能否讓新業務快速貢獻利潤,減少對主品牌的依賴。
港股之路,是資本加持,也是市場的試金石。海瀾之家若想真正走向“世界一流”,不僅需要講好故事,更要交出一份令投資者信服的業績答卷。
相關新聞